追憶陳載澧博士

2021年11月06日
解呈

返回上一頁

謹以此文懷念這位可敬的長者

我與Dr.Chan相識於2009年。

當時,香港還採用著中學七年,大學三年的學制。因而凡來港就讀的大陸學生,都要先修讀一年的foundation基礎課程,以彌補與本地學生這一年的差異。而這一年的課程,包括了英語、廣東話、認識香港等很多能夠幫助大陸學生適應香港學習、生活環境,融入本地文化的課程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一年沒有專業課程的壓力,大家在輕鬆的課堂中加深了對香港的瞭解,同時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。而在這些眾多有趣的課程中,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,無疑就是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了,而Dr.Chan正是這門課程的設計者。

雖說是課程的設計者,但Dr.Chan卻很少來實際上課。他總是會請到各行各業的重量級嘉賓在這門課上亮相,有文化學者余秋雨、知名導演陳嘉上、地產大亨施永青等等。除此以外,這門課更多地還是走出課堂,比如開學之初,探訪長洲島的保留項目,已是那些年所有大陸學生的共同回憶。後來,香港改為和大陸相同的三三四學制,大陸的新生因而取消了foundation課程,人文素質課程自然也成為了歷史,我始終都認為這是一項無法彌補的遺憾。

除了參與人文素質課,到了09年歲末,我參與了由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發起的服務團籌備工作,也由此得以與Dr.Chan在課下結緣。我之所以說“服務團籌備”,是因為當時連服務地點都還未曾選定。因此,後來的甘肅團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地白手起家。而作為服務團創始人的Dr.Chan,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信任學生籌委,將服務地點、內容、目標,包括與當地的對接、食宿、交通等等大小事宜全都交由學生做主。事實證明,這半年的籌備經歷讓包括我在內的六位籌委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。而且正是由於學生包攬了大部分的籌備工作,使得後來在Dr.Chan因榮休離開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後,賀達和我才能夠相對得心應手地繼續獨立籌備和組織出團,直到後來在學生會註冊建莊。應該說這些都和Dr.Chan以“全人教育”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理念是分不開的。

Dr.Chan於2010年初,在第一屆甘肅團還未成行之時,就榮休離開了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,但他一刻也未曾停止過對甘肅團的牽掛。記得他臨行之前,讓我們準備了一次給新任中心主任Dr.Wong的服務團介紹。會上,他本人也向Dr.Wong深情款款地介紹了籌委們一直以來的辛苦工作,希望她也能夠在今後的活動中繼續支持我們。那神情,完全像是一位慈父,而甘肅團和我們這些後輩,無疑都是他的孩子。

2012年暑假,甘肅團完成了第三次服務,也是甘肅團成莊之後的首次服務。那一年我們已經找到了穩定的贊助機構,也在香港和內地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作為合作組織,在浸會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師、學生知道了我們。5月26日到6月9日,20名志願者在甘肅涇川服務了三間小學,規模較2011年有了很大提昇,服務工作漸入正軌。Dr.Chan聽說以後,非常高興。他親自聯繫了《信報》的總編輯陳景祥先生,用整整一個版面大篇幅報道了甘肅團暑期服務的情況。

而在撰文期間,我由於受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,寫出來的稿件缺乏生動的故事,完全是一份絲毫引不起讀者興趣的服務總結報告。Dr.Chan又一遍遍地提出修改意見,指導我如何將一份枯燥無味的報告,變成能夠見諸報端的文字。因此可以說,我和Dr.Chan相處的時間雖然並不算很長,但卻學到了太多的東西。

至今,我仍十分懷念那些受老人家耳提面命的時光,懷念在老人家的微笑中,我們一起討論、碰撞,卻都是在為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的場景。記得您當初給第一屆的甘肅團命名為“黃土驕陽”,晚輩在此也祝福您走的安心,一路驕陽!

 

2021年金秋於北京清華園